> 文章列表 > “点勘酬铅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点勘酬铅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点勘酬铅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点勘酬铅丹”出自宋代蒲寿宬的《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》。

“点勘酬铅丹”全诗

《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》

宋代 蒲寿宬

弄珠寄南海,移文讥北山。

出处虽异位,梦觉同一关。

纯阳有真境,古洞扃林端。

绝顶像纬逼,六月天气寒。

道人讨幽胜,诛茆谋盖棺。

缘深野鸡狎,供罢斋鱼閒。

斗轩适容膝,点勘酬铅丹。

理义贵自得,神仙谅非难。

嗟我久荒索,摧心罹棘艰。

羞羡鹤俯仰,空悲马班醒。

终南在何许,得去何须还。

《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》蒲寿宬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》是宋代蒲寿宬所作的一首诗词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修道境界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弄珠寄南海,移文讥北山。

出处虽异位,梦觉同一关。

纯阳有真境,古洞扃林端。

绝顶像纬逼,六月天气寒。

道人讨幽胜,诛茆谋盖棺。

缘深野鸡狎,供罢斋鱼閒。

斗轩适容膝,点勘酬铅丹。

理义贵自得,神仙谅非难。

嗟我久荒索,摧心罹棘艰。

羞羡鹤俯仰,空悲马班醒。

终南在何许,得去何须还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修道为主题,通过描绘作者在纯阳洞读书和与中山陈礼郎交往时的心境和感受,表达了对寻求真理和追求境界的思考。诗中通过一系列对比和意象的运用,展示了作者对修道之道的探索和对人生境遇的疑问。

赏析:

诗的开篇是弄珠寄南海,移文讥北山,以宝珠和信函作为象征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文人之间的思考和调侃。接下来,诗中提到出处虽异位,梦觉同一关,强调了不同的境遇下,人们对于追求境界和真理的共同理解和感受。

诗中出现了纯阳和古洞的意象,纯阳象征道家修道之地,古洞则表示了古代隐士修炼的地方,这些景象都暗示了作者对修道境界的向往和探索。

绝顶像纬逼,六月天气寒一句以及道人讨幽胜,诛茆谋盖棺一句,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隐喻的运用,表达了作者对于修道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的思考。诗中还提到了野鸡和斋鱼,这些形象暗示了作者在修道过程中的孤独和清贫。

诗的结尾以终南在何许,得去何须还作为反问,表达了作者对于修道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。羞羡鹤俯仰,空悲马班醒则以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于修道境界的向往和对于俗世的失望。

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修道为线索,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,表达了作者对修道之道和人生境遇的深思和感慨,展示了诗人对于追求境界和真理的坚持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。